古代銅佛像的特點
佛教雖然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,但是佛教的悲憫之心和對來世的美好承諾,讓不少大眾找到了心靈的歸宿,佛教不僅推動了文學的進步,更帶給藝術全新的視角與活力。隨著歷代皇帝們對佛教的推崇,古代銅佛像成為蓬勃發(fā)展的新興藝術形式。
為了傳播佛教,石、木、泥等都曾被選為制作佛像的材料,然而在當時所有制作佛像的材料中,最為珍貴的要屬金銅佛造像。所謂金銅佛,是指以青銅為胎、鎏金為飾的造像藝術。人們通常將表面鎏金、純銀以及表面不做任何處理的銅鑄佛像都稱為金造像。金銅佛造像法相精致、莊嚴,歷經(jīng)千年仍能寶光爍爍,正如佛金身如法,所以才能作為專門的藝術類型存在于世。
金銅佛像的熔鑄與鍛煉非常繁復,從冶銅、塑胎、脫蠟、鑄銅,到雕刻打磨鎏金鑲嵌裝飾等加工技法,展現(xiàn)了古代深奧的造像工藝,是雕塑技藝中的極品。金銅佛表面的鎏金質感處理,改善了青銅胎體性質易變的不穩(wěn)定性,達到隔絕與增強裝飾的功能。
由于佛教和黃金有諸多不解之緣,為佛像貼金成為佛教傳統(tǒng)中重要的佛事。有人說,貼金代表最高的崇敬,因為金非常難得,所以能顯示出對佛的禮敬。并且用金裝飾過的佛像更顯莊嚴,會令人生起歡喜心,近而想親近佛法。從實用的角度講,透過金的金屬穩(wěn)定性,可以讓佛像保存更久。
古代早期金銅佛像體量絕大部分不大,便于皇家貴族信徒們隨身供奉、方便保存,相對地,也易于失散。教法廣布,被皇室貴族供奉于寺廟及宮廷之中、或善信的佛堂、或納藏于佛塔地宮之中。
推薦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
-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
- 校園雕塑的作用
- 作為設別系統(tǒng)的城市雕塑
-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
-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
-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
-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(qū)別
-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
-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