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要造佛像?
我國佛教造像成為一種藝術,是從東晉末年戴逵、戴氏父子雕塑銅佛像開始的。東晉末年正是佛教勃興的時代,許多佛教界的著名人士都是產(chǎn)生于這個時期,如大翻譯家鳩摩羅什、空宗大師釋道安及其弟子釋慧遠,第一個西行取經(jīng)的名僧法顯等。佛教的勃興帶來了佛教造像藝術的興盛。除了戴氏父子的雕像藝術外,還有以史稱“三絕”的大畫師顧愷之為代表的繪像藝術,佛教豐富了他們藝術創(chuàng)作的題材和技巧。
戴氏父子開創(chuàng)的是寺廟佛教造像藝術,佛教造像藝術的另一種形式是石窟造像。我國最早的石窟造像是建于東漢末年的新疆佛教石窟,而作為我國古代佛教藝術瑰寶流傳至今的,是最著名的三大石窟:敦煌莫高窟,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。
封建統(tǒng)治階級為了擴大佛教的影響,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佛的高大形象,以達到宣揚君權神授的目的,除了興建寺廟外,同時還動員大批民工石匠,劈山削崖開鑿了許多石窟,雕刻了許多佛像。這些佛教石窟雖起因于統(tǒng)治階級的統(tǒng)治需要,但它們同時也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,是歷代雕刻工匠和畫匠們留下的極其珍貴的藝術遺產(chǎn)。
由于南方佛教發(fā)展的重點是在義理方面,不大重視佛教的“象教”,即形象教人,因此,佛教造像(主要是寺廟佛教造像)遠不如北方的石窟佛教造像規(guī)模巨大,技術精湛。著名的三大石窟就是見證。
推薦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
-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
- 校園雕塑的作用
- 作為設別系統(tǒng)的城市雕塑
-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
-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
-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
-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(qū)別
-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
-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