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傳銅雕佛像的造型區(qū)別
佛教在傳入我國以來,根據(jù)地域的不同演化成了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,藏傳佛教主要是在西藏、新疆等地,這里供奉著很多具有特點的藏傳銅雕佛像,藏傳佛像與漢傳佛像有很大的區(qū)別,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藏傳銅雕佛像主要有哪些分類吧。
如來相,如來相即佛陀相,頭頂上有肉髻,有螺發(fā)或水波紋佛發(fā),兩眉之間的白毫可有可無。一般不戴冠,但9世紀后密宗佛陀像也有頭上戴冠的,但頭頂仍是高肉髻和螺發(fā)。身穿通肩式和袒右肩式大衣。常見題材有釋迦牟尼佛、旃檀佛像、燃燈佛、彌勒佛、阿彌陀佛、藥師佛、毗盧遮那佛、盧舍那佛等。
菩薩相,菩薩的神格低于佛;又,釋迦牟尼和彌勒沒成佛前是普薩身份。藏式普薩有男相和女相兩種。男相菩薩一面相方闊,身軀強健,與印度菩薩大體相仿,其中還有松贊干布、赤松徳贊、赤熱巴堅等吐蕃王像,被奉為菩薩化現(xiàn)的世間法王,也是西藏供奉的菩薩像。女相菩薩——多為顯教像,與漢式菩薩相同。頭戴寶冠,東高髻,袒上身,胸前有項鏈、瓔珞,佩戴耳環(huán)、手鐲、腳鐲,肩上搭岐帛等。下著大裙。常見題材有觀音菩薩、彌勒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等八大菩薩、思惟菩薩、菩薩相的阿彌陀佛等。
比丘相,比丘即僧人,大凡割發(fā)、著僧服的出家人形象都是比丘相。一般采用寫實風格塑造高僧的生前相貌,故比丘相具有鮮明的藏族特點。從題材上看,一般分為般若部、秘密部、菩提道三類。般若部一一指印度佛教系統(tǒng)中的祖師及弟子,多為坐像,身穿通肩式和祖右肩式大衣手結(jié)說法印、與愿印、禪定印。秘密部一一指通過密法修煉而成的大成就者,形象怪誕,姿態(tài)多樣,有的穿僧衣,有的裸身,多持法器,坐于獸皮上,也有的騎猛獸。菩提道一一指藏傳佛教系統(tǒng)中的祖師、上師。如宗喀巴、米拉日巴等,以穿戴為重要標志;如寧瑪派祖師、上師,頭戴紅色蓮花帽;
忿器相,忿怒相,是佛、菩薩所化現(xiàn)的各種忿怒相本尊,也有威力巨大的兇神。忿怒本尊是據(jù)藏密教理而來的佛、菩薩的變化身。佛、著薩平時所呈現(xiàn)是平和相,當他們以智慧力教令愚頑、警醒眾生摧破無明業(yè)障時,就會顯現(xiàn)出多面、多臂、表情兇惡的形象,這就是“忿怒相”,又名“教令輪身”,因施法術時要念咒語,故也稱作“明王”。
推薦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
-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
- 校園雕塑的作用
- 作為設別系統(tǒng)的城市雕塑
-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
-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
-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
-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(qū)別
-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
-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